建構一座生態校園

鍾建光

全人中學處在於自然的谷地,有自然的小溪,還有一旁無法開發的畸零地保留下來的原始次生林,這樣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,是建構生態校園最好的環境,也是最好的生態體驗教室,可從生態理論及實作課程中,逐步建立生態校園,並且訓練學生成為校園解說員,以下針對全人生態校園規劃稍作說明,這些工作有些已經看到一些成果,有些正在進行,也有些需要籌措資金進行規劃:

1.     綠建築

a.         使用可回收再利用、環保、安全材料:鋼骨、烤漆板、木構、矽酸鈣板。

b.         節約能源:利用雙層屋頂隔熱,利用空氣熱對流的特性,達到自然排氣散熱之效。校園逐步更換燈具為T5省電燈管,相同亮度條件下,耗電量可由40W降低至28W。室內空間採用前後大窗通風採光,使自然光及自然風可進入室內空間,減少使用燈光及電扇等電器設備。

c.         多使用自然建材,減少水泥之使用:岩場木構有別一般FRP玻璃纖維製之岩場,FRP製造過程對環境造成很大的汙染,且報廢後無法回收再利用。校園路面採用碎石路面,可讓雨水自然滲入地下,增加地下水補給率。教室採用鋼構與木構,都屬可回收再利用之建材。校園平台及階梯皆採用木構,建材可回收外,建立過程亦可作為學生木工課實地參與的實習工作。

2.     自然生態校園-生物天堂

a.         維持校園的自然度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整地維持坡度,讓地貌保持原有的自然度,也有利於校園集水與排水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除草不全除,保留自然野趣。且不用除草劑,避免影響到原生植物生存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i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鄰近國有林班地原始次生林,因此蘊含豐富的生態種類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v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種植原生植物作為校園景觀與水土保持,並作為教學課程之用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v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移入原生、適合此地環境的昆蟲與動物。

b.         建立校園生態解說系統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校園解說牌:校園富含多樣的生物品種,配合生態課程實習,建立校園解說牌,除了做為解說之效,亦可讓學生觀察自然生態之消長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繪製校園綠色地圖及生態導覽手冊,以期校園能成為社區生態公園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i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培訓校園解說員,訓練課程融入於教學內容中,若有外人參訪,可發揮解說校園的功能,學生亦可在此過程中更加了解校園,增加對學校的認同感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v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小溪生態吊橋與樹屋觀察亭:在進行生態觀察時,可儘量與生物保持一定的距離,避免干擾到生物又可方便觀察他們的生態習性,所以要建立較接近自然的人工設施。

c.         增加生物棲息空間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建立生態池:將校園污水及自然水源分離,自然水源導入生態池,種植原生水生植物,吸引兩棲生物及水棲昆蟲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設立鳥巢箱及蝙蝠箱,以利鳥類及蝙蝠在此生存繁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i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蝴蝶生態園設立:種植各類蝴蝶食草及蜜源植物,以吸引蝴蝶覓食、棲息與繁殖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iv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蕨類生態園:設置雨水收集及自動灑水系統,搜羅台灣原生蕨類植物,可作為生態保留及教學用途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v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種植誘蟲植物:吸引昆蟲,以增加鳥類的食物來源,也讓生物更多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vi.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種植誘鳥植物,吸引鳥類前來覓食、棲息與繁殖。

3.     落實資源回收計畫:落實校園垃圾分類並建立分類示範,透過課程讓學生了解資源的重要性,宣導資源重複利用,達到垃圾減量之效。廚餘與果皮分開收集,各自作適當之處理,如堆肥等。

4.     未來思考的綠色能源:結合課程及科展等規劃,考量風力發電、太陽能發電、水塔及渦輪之水利發電、自行車發電等電力來源,並逐步考量校園設備之更換,如更換液化天然氣熱水器為太陽能熱水器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另類學校論壇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